<ruby id="r9trr"><mark id="r9trr"><thead id="r9trr"></thead></mark></ruby><p id="r9trr"><cite id="r9trr"></cite></p>

    <p id="r9trr"><cite id="r9trr"></cite></p>

      <p id="r9trr"></p><del id="r9trr"></del>

        <p id="r9trr"></p>
          EN
          耀途資本白宗義:科創時代,與硬科技投資有關的信仰與焦慮

          BF3I34682.jpg

          右一為耀途資本創始合伙人白宗義



          發展先進制造業在目前已經成為了當前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必然離不開的是科技創新的加持,中國制造業已經涌現出了企業科技創新,科技企業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科技成果轉化和新型研發機構五個方面的創新新動能,因此,科創引領制造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之路。

          12月29日,“2020南京科創資本招商推介暨青年投資人峰會”在南京拉開帷幕。本次峰會由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南京紫金投資集團主辦,南京市創新投資集團和清科集團承辦。在下午的專場上,耀途資本創始合伙人白宗義與德聯資本合伙人賈靜、精確資本合伙人王佳、協立投資管理合伙人徐強等嘉賓參與了“科創時代 制造之路”圓桌討論。主持人是云暉資本聯合創始合伙人熊焱嬪。

          白宗義指出,對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投資,這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幾年前,精挑細選投一家deeptech公司,非常透徹的商業與技術盡調,合理甚至普遍被低估的企業價值都已經成為過去。隨著科創時代的到來,各大基金、CVC都紛紛加入硬科技賽道。

          而如何增強未來的競爭力,白宗義表示,從耀途資本角度,憑借團隊在高科技領域的全球化視角,產業鏈資源優勢以及系統研究驅動方法論,系統捕捉代表未來同時兼顧商業化拐點的增量市場,技術壁壘高、毛利高、市場夠大的行業;尋找現有存量蛋糕有高技術壁壘的進口替代機會,真正扶持有機會成為頭部的企業;同時利用不斷增強的產業鏈生態資源,“積極培養產業與優秀團隊組局能力,與合作伙伴在清晰應用場景中打造出有競爭力的團隊。”

          以下是圓桌內容,經過耀途資本刪減:

          增量市場與存量蛋糕

          熊焱嬪:回到我們今天論壇的主題,在現在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下,再加上中國也進入了科創時代,想請大家分享一下制造業面臨著什么樣的發展機遇,高精尖的硬科技大家比較看好哪些細分賽道?

          白宗義:這個智能制造的話題太大了,我還是以半導體芯片設計這個領域為例,我們團隊是把這個市場分成兩類,一類是代表未來的新功能增量市場,一個是現有存量蛋糕中單純的供應鏈進口替代。

          基于耀途資本團隊在高科技研發,以色列高科技產業投資的經驗以及十幾年的積累,利用全球化視野對未來的新技術變革帶來的海量增量市場領域有比較強的認知能力,耀途資本在2017-2018年系統投資3D傳感器,例如縱慧,炬佑智能,Innoviz等都成為行業頭部公司,2018年投資無線充電伏達微電子,2019年投資Wifi6速通半導體,2020年投資硅光芯片賽勒光電,2018-2020密集系統性投資AI芯片例如壁仞科技,瀚博微電子,星宸科技,Hailo等。

          比如說某手機品牌旗艦機采用的50瓦無線快充,大家知道剛剛發布的蘋果12里面用的是15瓦的無線快充,這個點就發現中國人是非常快的,是非常急躁的。在中國快速生活的節奏情況下,反而是因為應用去驅動創新變革,這種領域你會發現中國的創新公司有可能是超越海外的供應商的。所以我們在2018年投資了伏達半導體,今天公司成為多家手機品牌的主要高功率無線充電接受芯片供應商。

          再比如光通信,如果我們拆開光通信這個領域,其實無非也就是激光器、電芯片、光芯片。今年英特爾今年大概賣幾百萬顆硅光的芯片,去年是100萬顆,數據中心的數據2-3年就會翻倍,這也意味著數據的傳輸、處理和存儲一直在迭代。

          今天當我們把國內光通信領域相關的電芯片、光芯片看了一圈之后,我們發現首先市場最大的可能是數據中心,5G基站里的量相對很小的。你一旦要投數據中心,尤其早期的VC可能退出要五年、七年,八年,如果到那個時候我們公司投的不是100G單通道這種高集成的硅光芯片,而是投一個單點,你會發現其實大家根本沒有動力為了一個小點去做替換,但是如果你用在5G基站里面,7×24小時暴露在外面,高低溫時間,這個里面的要求就非常高,至少要做數千個小時的非常苛刻的認證。所以這些都不容易,但是我們在這些領域當中,我們希望投一些新的海量市場的一個大的點。所以我們在今年獨家投了一個單通道100G的硅光芯片公司賽勒科技

          所以我們團隊希望是投一些未來相對來說玩家很少,但是毛利很高,市場夠大的企業。今年有五家激光雷達公司啟動上市,其中之一就是我們投資的以色列固態激光雷達企業Innoviz,但其實他們都沒有收入,但市場給了較高的商業化預期。

          而我們開始投的時候就只看前裝,因為這是最有可能規模化應用的市場。大家知道今天馬路上所有全世界沒有一輛車在前裝采用激光雷達,但是未來激光雷達可能成為所有車的標配,最近小鵬和蔚來都宣布后續車型采用激光雷達。但是前裝上激光雷達并不是簡單一句話說我要上就能上的,需要大量的車規級驗證尤其是一線車企與激光雷達公司的深度合作。????

          第二個市場就是一個單純的進口替代,這個本身從國家戰略來講肯定是值得鼓勵或者說必須要做的。但是其實對于投資機構來講,中國大量的存量蛋糕里的替代毛利是非常非常慘烈的。

          什么意思呢?今天手機品牌可能會非常自豪地講,“我們某款手機是全世界第一個上30瓦無線快充的手機”——這是能讓C端消費者產生消費沖動的宣傳點,但不會很自豪地講,“我們是國內第一個用國產PA替代國外產品的手機品牌”。因為如果你用國產的PA,就意味著通話的性能比可能海外對應的產品差,對用戶來講肯定就不愿意買單。

          對于純進口替代領域都很多投資機會,但是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同質化投資以及在低端市場無序競爭。如果一個行業活下來兩到三家公司,那么大家都會活得非常好。但是目前投資人太多了,還都去投同質化的公司像WIFI、藍牙等領域,你隨便搜一下都有幾十家公司,多數公司毛利都很低,活的都很慘。

          所以我們認為不管是從投資角度來講還是從政府的角度來講,還是要盡可能的提高資金運用效率,同時真正支持一些未來能成為頭部的這些公司,我覺得這一點是大家共同的追求。所以我認為高端制造包括信息化、智能化,圍繞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圍繞汽車的網聯化,圍繞數據中心云計算,包括機器人等等,是未來十年、二十年一個非常清晰的趨勢,這里我們愿意投一些壁壘比較高的一些行業,而不愿意投一些同質化的行業。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投資決策背后的多維思考

          熊焱嬪:接下來我想問一下各位,嘉賓們都分享了自己所代表的機構,都投了非常多的市場上很優質的項目。我想請各位分享一下,你們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是看重這個企業創新公司的哪些點,你們的投資邏輯是怎么樣的?
          ????
          白宗義:投資決策永遠都是最難的事情,當一個項目成功的時候,你可以隨便在外面包裝我的眼光多好,但是其實你在做決策的時候,尤其是我們70%都是投天使、A輪階段,很多公司不要說沒有收入,連產品都沒有,所以說在技術類行業做投資的時候決策很難。

          分享一下我們內部的看法,其中可能有幾個維度,第一是團隊背景和完整性。如果團隊做的產品越偏底層,其實技術的壁壘就越高,團隊過去是否有相關經歷就非常重要;然后是團隊完整性。如果我要做一個大芯片,包括數字的芯片、模擬的芯片、SOC的整個芯片架構、軟件生態,就要看創業團隊的人員組成,是不是各有所長、各司其職,而不是完全依賴于一個人。

          第二點就是技術路線以及應用場景,我簡單舉一個例子,以汽車激光雷達為例,我們經過了四層考慮:信仰激光雷達,選前裝,然后選某一個路線,最后選擇某一家公司。

          信仰激光雷達會是未來趨勢是第一步。因為我認為汽車的智能化一旦到了第二階段、第三階段一定要上激光雷達,這個觀點我一定要有,沒有這個觀點你就不會認可這個機會。這個機會需要做大量的調研來形成。

          第二步是決定投前裝還是后裝市場。后裝一個64線的激光雷達就要賣8萬美金,今天你如果要做無人駕駛,買一輛車改裝完之后的成本是200萬人民幣,所以未來根本不可能去做大規模商業化的。所以如果我們做激光雷達,我們只投前裝,后裝過渡時間更長,而這個過渡時間不站在投資人這邊。同理,我們肯定不投機械式激光雷達,肯定要投固態激光雷達。

          第三步,你一旦選定了固態激光雷達,你會發現當我做研究的時候發現,至少有四種技術路線可以實現做成固態的激光雷達,這四個方向你要選擇投哪一個方向,因為每一個領域我們只扣動一次扳機,從來不會在一個賽道里面投兩家相同的公司。所以這個里面競爭絕對是全球化的,你要去了解各種各樣的激光雷達的技術路線,必須要有很好的國際化視野,最后我們選擇的是MEMS路線。

          即使選擇MEMS路線,在2017年那個點,所有的公司都是早期公司,大家的方案仍有差異,比如說L公司用1550納米的光源,對人的眼睛傷害小,同樣的探測距離可以通過提高發射功率來降低接收電路的設計難度,但綜合成本很高。I公司選擇905nm光源,對人眼有一定的傷害,同樣的探測距離,必須降低發射功率,但這對接收電路的接收靈敏度有極高的要求,一旦很好解決,綜合成本會達到大規模商業化要求。我們最后投資Innoviz是因為它的技術路線,技術能力以及進入前裝市場的產品化落地能力,公司預計于2021H1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公司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搞定寶馬的激光雷達公司。

          回歸到剛才的問題,其實每一個早期的投資,說實話,這個里面的判斷是非常非常復雜的,哪怕你看了很多,技術研究的那么清楚,最后你發現也可能有很大的概率是不成的。

          未來投資規劃

          熊焱嬪:馬上我們就要送別庚子年,迎來新的一年,美麗新開端。在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之前,我們在智能制造業的深耕者,未來的投資規劃和期許是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你的投資策略是和往年是一樣的,還是說會根據你的預判,未來的國際國內的宏觀走勢的變化而在策略上有所調整?

          白宗義:實際上我們每天都在焦慮和思考未來,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原來五年前、十年前,你可以精挑細選投一家半導體公司、基礎軟件公司,也沒有競爭對手來跟你搶項目,盡調做得非常非常透徹。今天許多在科創版收割的基金早期投資的項目可以做到三十倍、五十倍回報,但是如果再做一個新的基金,如果繼續獲得超額回報值得深度思考。

          事實上,不僅我焦慮,創業公司創始人也很焦慮,特別過去是研發出身的人做CEO,他需要一個非常大的自我認知迭代,創業不但是把東西做出來,市場融資能力、PR能力、全方位整合資源能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當然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我是堅定看好未來信息化、智能化的,這個趨勢是絕對不變的,其中也蘊藏著極大的機會和市場。但是2B領域現在開始模仿2C的打法——快速獲客,快速的干掉競爭對手,然后再去想其他商業模式去做變現,導致本來一個公司上市融資一億人民幣就夠了,今天至少融一億美金才行。因為原來只有一家拿到融資,現在有十家都能拿到融資,而他們拿到融資就開始挖人,他給三十萬你就給四十萬,你給四十萬,他們就給五十萬,所以你會發現一個公司最終都可以成功,但是不同的創業時點公司成本會非常的高。

          如今國內主流美元基金,很多是我們的美元與人民幣基金的LP,原來他們都不太投硬科技,但是今年大家都開始投布局,對傳統的,定位于成長期,沒有產業賦能的財務型投資機構是巨大的沖擊與挑戰。

          另外還有產業資源的CVC。如果他們足夠強勢,為了搶項目可能會說,你讓我投,我給你10個億估值,以及大額訂單。這和大多數財務基金就不是一個維度的競爭,他不靠投資賺錢。總之我們交流下來的感覺是,目前一級市場資金非常充裕,而其中的關鍵是打造自己機構的差異化優勢,從耀途資本的角度來說,持續迭代團隊認知,持續打造強產業生態,團隊更多產業與投資行業的主流機構,產業上與資本運作上主動賦能投資組合。


          <ruby id="r9trr"><mark id="r9trr"><thead id="r9trr"></thead></mark></ruby><p id="r9trr"><cite id="r9trr"></cite></p>

            <p id="r9trr"><cite id="r9trr"></cite></p>

              <p id="r9trr"></p><del id="r9trr"></del>

                <p id="r9trr"></p>
                  花蝴蝶在线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