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左至右:智齒科技COO彭偉、CEO徐懿、CSO龍中武、CTO吳立楠
耀途資本按:2017年下半年,經由智齒科技內部同事介紹,楊光結識了智齒科技創始人徐懿。
在線客服將是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剛需,秉持著這樣的認知,耀途資本創始團隊在智能客服發展早期的2014年就調研過市場上一圈公司,但方興未艾的領域直到2017年才由于NLP、知識圖譜等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智齒科技也從名不見經傳步入了高速增長的軌道。
在見過徐懿等幾位智齒的管理團隊后,耀途很快梳理了行業和其他競爭對手的情況,并推進了智齒的投資流程。2018年2月云啟資本和耀途資本等機構投資了智齒科技的B+輪。
兩年過去了,智齒科技的業務實現了高速增長,成為絕對的行業頭部企業,并隨著產品線的擴充還有著很大的增長空間。近期,經耀途資本引薦,智齒科技在上海市楊浦區設立了華東業務總部,準備更進一步挖掘華東市場。
創業九死一生,在闖過多重“死”關后,越來越寬廣的生路自徐懿、吳立楠、彭偉、龍中武等人腳下鋪成開來,耀途也將會是智齒科技堅定的同行者之一。
作者丨蘇舒
“創業是實現自我價值最好的途徑之一。”徐懿一直以來都認定這個道理。
大學時期的徐懿,就開始了創業試水,盡管畢業后加入了銳捷網絡做3年的產品經理,但在他心中生根發芽的創業夢想,時不時的提醒著他,創業,才是自己最終的目標。
2013年,徐懿發現自己所在公司的企服產品實現了每年翻一番的增長,加之看好企業服務的賽道,徐懿毫不猶豫地拉上工作時結識的朋友,一起創辦了智齒科技。
“以前把創業想的很輕松,正在做起來,才知道其中的難處。但創業八年,即使再難,整個創始團隊都沒有想過放棄。”徐懿沒有放棄過創業,智齒科技也沒有按下過停止鍵。成立八年的智齒科技,在今年4月份,拿到了2.1億人民幣的C輪融資。
智齒科技的起步,是在北京西五環外一間民房里,4個年輕人4臺電腦,讓創業的種子在這里發芽開花。
徐懿、彭偉、龍中武都是在銳捷網絡結識的,創業的想法一拍即合,從銳捷出來后,彭偉拉上了自己的高中同學吳立楠,智齒科技“四君子”戰隊組建完畢。
在徐懿看來,找到一個靠譜的創始團隊,是創業成功的基礎。“一個公司的創始團隊不能是一直飄在空中不干事的,幸運的是,我找到一群干實事的創業伙伴,一個靠譜的創業團隊。”
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創始團隊就定下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以后如果團隊出現意見分歧,在充分討論的情況下,由一個人站出來做選擇,避免團隊的內部矛盾。這個規矩一直貫穿著智齒發展至今,盡管發生過多次意見分歧的時候,但是這群年輕人最后都能一團和氣的解決問題。
創業一開始,4個都沒有創業經歷的年輕人并沒有過多的在意職稱的劃分,除了技術出身的吳立楠作為CTO外,其他三個人幾乎是扮演了各種角色,后來慢慢地隨著業務拓展,徐懿的管理能力逐漸凸顯出來,成為了意見分歧的決策者,擔任公司CEO的職位。
無論是徐懿還是吳立楠亦或是創始團隊其他兩個人,他們最為看好的是團隊的學習能力,公司發展至今,整個創始團隊都處于持續學習的狀態,新的領域、新的方向、新的內容在四個年輕人面前,再新再難幾乎沒有啃不下的新事物。
2013年企服領域的創業公司都還是剛剛起步,市場還有待挖掘。當時的徐懿十分看好企業服務的賽道,盡管看準了企業服務的方向,但對于智齒該走哪條路線,徐懿表示,“當時想過做輿情系統、企業內部的搜索系統,而現在這條智能云客服的路也是慢慢摸索出來的。”
“我們可以說是SaaS賽道中第一家做出聊天客服機器人的公司。”徐懿說到。最初的聊天客服機器人是來源于吳立楠在2012年自己研發的個人聊天機器人。
盡管有了最初的產品模型,但還需要不斷的完善,這段時間,對于吳立楠來說是最為艱難的。當時的公司團隊就只有吳立楠一個工程師,因此完善產品的重擔也落到了吳立楠一個人頭上。
智齒科技CTO吳立楠
吳立楠回憶道,當時帶著最初的模型和其他三個人的要求,回家寫了兩周的程序后,拿著自己的筆記本投影到電視上,讓其他三人試用。
那段時間,在那間民房里,時不時傳來三個人輪流評判的評語,甚至于在吳立楠回家的路上,這些批評的聲音還時不時的從電話里傳來。“當然他們對事不對人”這段經歷幾乎成了吳立楠噩夢般的存在,但好在經過幾輪的修改,直到客戶的數據接進來不斷優化后,智齒科技第一代聊天客服機器人誕生了。
“回頭來看,當時我們把最難的算法部分搭建完畢,這也使得我們區別于同類公司,在此后的定位上使我們更加清晰。”吳立楠表示,產品迭代的過程好比挖井,我們一開始打下來好的基礎,然后隨著客戶的需求,一直往深處挖。
從文本客服機器人到在線客服機器人,到呼叫中心,甚至于后來的工單,這條產品逐漸演進的線路,隨著客戶需求的變化逐漸清晰起來。
真格基金的第一筆投資就像是一場及時雨,給智齒帶來生的希望。
剛剛實現第一款落地產品的智齒,在三個月內就拿下了4個客戶。但好景不長,此后的9個月時間里,一個成交的客戶都沒有。“那個時候是第一次感受到創業的艱難,活下來,成為當時智齒的目標。”徐懿表示,當時整個創始團隊都主動放棄基本工資,“我們都不想放棄。”
元旦之后,到了簽合同的最后一步,機緣巧合之下,真格基金和徐懿一拍即合,相遇的第二天,真格就邀請了徐懿一行人談合作的細節問題,當場就簽下了合作協議。一場種子輪的融資,歷經了七個多月,拿到融資的智齒開始了新一輪的發展。
在融資的這7個多月中,也是創始團隊成長最快的一段時間。當時的智齒無法承擔起專業的法務團隊費用,徐懿四人幾乎從零開始學習合同條例的相關問題。“剛開始接觸資方的時候,徐懿花了一個晚上看了一本講企業融資的書,第二天就做成了PPT和我們剩余三人分享,所以在拿到合作協議后,我們四個人幾乎全身心的投入到相關知識的學習中。”吳立楠回憶到,“其實這件事情也充分說明了徐懿強大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方向感,這也是后來他作為公司CEO做的決策我們都贊同的原因之一。”
2016年對于智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當時賬上的錢只能夠撐6到7個多月,同時,由于當時行業普遍處于估值過高的狀態,融資情況并不樂觀。”徐懿表示,當時幾乎每周都會和資方碰面,一年下來碰了近百家機構,但都沒有成功融到資。“我當時就去找了真格基金和我們A輪資方IDG,希望他們能救智齒一輪。”
IDG投資人牛奎光直接告訴徐懿說:“徐懿,你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自信,你放開手去融資,實在是融不到的時候我們救智齒的。”真格基金的態度和IDG一樣,這讓徐懿十分觸動,看到資方對智齒的認可,更鼓舞了徐懿堅持下去的心。
兩周后,智齒B輪融投資機構出現了。“盡管每段融資經歷都有波折,但是好在還是不斷有資方給我們支持,也看好我們的發展。”徐懿感慨。
成立八年的智齒,到目前為止一共拿到了5輪融資,在每一輪融資之后,對于智齒來說,都是向前邁出了一大步。盡管如此,徐懿自嘲說到:“每一次真正拿到融資資金后,我才會稍稍松一口氣。”
但真正讓徐懿放下心來,還是在看到公司盈利之后,徐懿表示,智齒的銷售額80%都來源于SaaS,而現在每個月都可以達到近千萬的銷售額,而且近5個月都處于盈利狀態。“我們現在的財務狀況都很好,并且我們預計未來每年都會有一個大的跨越式增長。”
關于未來,徐懿和創始團隊一致認為,在公司全場景的客戶全生命周期服務解決方案上,是他們還要繼續深耕的點,“我認為我們這款產品做得還不夠透徹,不夠好,未來公司的業務方向主要是將這款產品應用到各個細分的垂直領域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