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r9trr"><mark id="r9trr"><thead id="r9trr"></thead></mark></ruby><p id="r9trr"><cite id="r9trr"></cite></p>

    <p id="r9trr"><cite id="r9trr"></cite></p>

      <p id="r9trr"></p><del id="r9trr"></del>

        <p id="r9trr"></p>
          EN
          對話旗芯微CEO萬郁蔥:兩代車用MCU成功“卡位”,2023年量產規模與業績將迎突破

          0803.jpg

          文:杜莎
          來源:集微網


          地緣政治、新冠疫情、海外芯片大廠缺貨等因素疊加影響下,我國汽車供應鏈頻頻深受重創,龐大的制造體系暴露出“芯片根基薄弱”的一面,而開啟新變局的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趨勢對芯片需求量大增。

          以這波“缺芯潮”中嚴重緊缺且尚未得到緩解的車用MCU為例,中信證券的數據顯示,每輛傳統汽車平均用到70顆以上MCU,智能汽車則或超300顆,而該領域的國產化率遠低于5%,且主要應用集中在車身控制領域,而域控、底盤、輔助駕駛等這些屬于“增量市場”的應用幾乎還處于空白。

          為持續助力中國在智能電動汽車賽道的領先地位,芯片國產化趨勢已不可逆轉。近三年來,在千載難逢的“國產替代”機遇窗口下,有一批國產車規MCU廠商相繼入局并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更有部分企業向著中高端車規MCU領域進擊,旗芯微正是其中十分有代表性的一員。

          成立兩年多以來,旗芯微已實現了第一代產品的量產出貨,第二代產品也步入客戶驗證階段。在旗芯微CEO萬郁蔥看來,“公司團隊的發展,產品規劃與實現,都與我們早期的期望非常吻合,而且還得到產業方與投資方的認可。”(耀途資本聯合領投天使輪融資,并在其后追加多輪。)

          微信圖片_20230311185951.jpg
          旗芯微CEO萬郁蔥

          作為國內車規MCU賽道的一大縮影,探究旗芯微的發展、挑戰與未來展望,可以深度了解這一賽道的國產化進程。


          01
          “三高”傍身
          走上高壁壘與差異化之路


          對于任何一家創企而言,初期的產品定義、功能性能、市場定位這些底層邏輯都至關重要,深入長周期、高壁壘、高投入的車用芯片領域更是如此。

          彼時,車用MCU領域海外大廠缺貨形勢嚴峻,部分國內企業下場就投注資金瞄準出貨快、商業機會多的pin to pin方案,甚至這也大受主機廠/供應商的歡迎與推崇。前瞻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演進對于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車用MCU產品的需求,以及公司的長遠發展,旗芯微堅定地選擇走差異化且高壁壘的技術之路,也希望賦予國產替代更多創新與意義。

          在很短的時間內,旗芯微就組建了一支硬核團隊,他們擁有平均超過18年的車規芯片設計經驗,具有車規級8/16/32位控制器的完整開發經驗,以及幾十顆芯片量產的紀錄,更重要的是穩健務實,具備高超的執行力及產品交付能力,這由此奠定了公司發展的底氣與高度。

          萬郁蔥用“三個高”來描述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一是高起點,旗芯微最初的定位就是要成為技術的領先者,除了商業化的IP,其他IP、基礎軟件等都堅持自研,且創業伊始就已規劃了兩代車規MCU產品:第一代是單核,基于Arm Cortex-M4,功能安全達到ISO26262 ASIL-B,用于車身的FC4150系列產品;第二代是多核,基于Arm Cortex-M7,功能安全達到ISO26262 ASIL-D,用于域控、電池管理、底盤、駕駛輔助等的FC7300系列產品。

          二是高效率。通過團隊的高效率執行力,快速把產品推向市場。如前文所言,這兩年時間,旗芯微實現了FC4150系列的量產出貨,同時FC7300可以向客戶提供開發板。
          三是高質量。萬郁蔥認為:“車規芯片的基礎與核心是安全,這代表了莊嚴的承諾,我們不光只是賣芯片,還要保障安全,因此我們有非常嚴格的質量管控流程,而且會從設計、流片、驗證到量產的過程中都非常堅定地執行。”
          正是看到旗芯微的實力與潛力,成立以來其備受汽車產業資本的青睞,包括小米、上汽、經緯恒潤、廣汽等,資本帶來了創業公司發展的資金,同時提供了客戶、供應鏈、技術等豐富資源。“他們非常支持我們產品的開發和推廣,而且如果在產品定義等方面已經達成了一些共識,很多投資方就會直接成為我們最早的客戶。例如,今年FC4150開始批量出貨,幾個比較頭部的客戶都是直接股東,或產業資本背靠的主機廠或支持的tier1。”萬郁蔥談到。


          02
          內修遇外助
          突破創業初期瓶頸與挑戰



          當然,任何企業在創業期都不會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與挑戰。萬郁蔥也表示,“結合我們對市場的分析及團隊的優勢,創業之初就制定了技術路線圖,但確實在執行過程中或多或少會碰到一些挑戰。”

          充當其沖是市場的認可與接受。萬郁蔥談到,剛出來創業,市場上有若干家背景與其差不多,產品定義也類似的團隊,那么如何能夠做到差異化,同時把公司的理念傳達給市場及投資者就十分重要。坦白講,在最初融資階段,曾經有等待市場認同和接受的過程,但跨過這一階段以后,尤其是展現與證明團隊實力后,旗芯微獲得了比較高的認可度,融資也較為順利。

          其次是產品定義的清晰。萬郁蔥指出,其實在技術路線圖上也有一個逐步清晰的過程。初期公司確定了大方向,但具體到如做功能安全ISO26262 ASIL-D的產品,到底以市場上的何種產品作為對標,還是存在在一些探討的過程。但有幸在和投資方及合作方主機廠的研究院,以及一些tier1深度交流的過程中,融合雙方對智能汽車的市場規劃與架構想法,進一步清晰、完善了產品的定義,開發對應目標市場需求的汽車芯片。

          另外是大部分創業公司都會碰到的產能問題,“作為新面孔,怎么樣讓供應鏈上的廠商愿意把產能給你,這也是通過在項目執行過程中我們所展現的實力,包括技術的成熟度,以及對工藝、封測,還有對產品節奏把控的能力,逐步地讓他們也認識到,這雖然是一家年輕的創業公司,但它的技術功底很深厚,是值得在產業鏈上長期合作。”萬郁蔥補充道。



          03
          建立技術領先地位
          從容應對國內國際競爭



          對旗芯微等國內汽車芯片廠商而言,量產上車是真正的“靴子落地”。但業內不乏對“資本寒冬”、“下行周期”來臨時這些廠商的未來之路有所擔憂。一面是國內同一賽道類似廠商的競爭,更重要的是,紅利逐漸消失后市場對于產品的期許逐漸向中高端轉移,無論新老玩家都要直面全球龍頭企業的壓制。

          在萬郁蔥看來,國內競爭格局目前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與旗芯微有類似背景公司,他們在基因上都有過車規經驗,都是作為創業公司在創造品牌,一開始在開拓市場方面必然會碰到一些挑戰;另一類是原來在消費領域就相對成熟、體量大的芯片公司,轉戰到車規芯片領域,他們必然還是有一段學習路程要走,這是不可避免的挑戰。

          隨著國產化的機遇窗口與紅利逐漸逝去,中國半導體未來的發展即將步入“深水區”,“優勝劣汰”必然成為行業發展過程中正常的波動。對于不具競爭力的公司而言是挑戰,而對于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而言更多的則是機會。

          萬郁蔥表示:“我們一直堅持的理念是,做車規芯片的企業要尊重對質量、流程把控的規律,反之早晚都是會付出代價。在車用MCU這一市場,前幾年因為缺芯就算漲價離譜、質量把控放松也有客戶搶著用,當然在特殊情況下做一些特殊的處理可以理解,但市場總歸要回歸常態,最終還是要靠技術、高質量、高服務以及合理的價格來贏得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和真正的國際大廠去進行一些競爭。”

          在與國際大廠的競爭中,旗芯微也保持冷靜的認知。萬郁蔥指出,一方面,旗芯微在初期就已認識到,相對于車身來說,域控等是技術難度更高,挑戰更大的領域,國際大廠在這方面的積累與能力更強。但另一方面,與車身應用MCU產品不同的是,對高性能、功能安全達到ISO26262 ASIL-D的MCU來講,國際大廠推向市場的時間也不長,技術上沒有多少代差,這表明公司也有機會。

          現階段,旗芯微基于Arm Cortex-M7,嵌入式Flash,功能安全達到ISO26262 ASIL-D的FC7300系列產品已在國內這一類產品中建立了領先地位,推向市場后獲得的反饋也很好。萬郁蔥舉了一個實際的例子,有些與旗芯微在產品定義早期就有合作的主機廠,甚至在芯片流片回來之前,就把板子做好了,產品一出來就放上去進行測試驗證。

          展望這一賽道的未來,萬郁蔥認為,“未來會有幾家國產MCU廠商能夠真正地走出來,預計3-5年后能從國際大廠手里拿到一部分市場份額,我非常有信心,我們將會有一席之地。”


          04
          與生態相互賦能
          支持汽車芯片供應鏈發展


          車廠與供應鏈也迫切需要這些有實力的國產車規芯片廠商。這一波汽車缺芯已讓他們深刻意識到芯片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供應方案上一般都會要求盡可能同步開發一套基于國產芯片的方案,而且國內供應商可以配備的深度支持和響應速度,這是國際大廠難以滿足的。

          從旗芯微與汽車產業鏈的交流來看,國內車廠及汽車產業鏈對于國產車規MCU有明顯的態度變化與期待。在萬郁蔥看來,在2017年之前,讓一個汽車供應商和車廠用國產芯片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主要原因是他們經歷了缺芯的陣痛后,都在考慮供應鏈上的安全,所以他們至少會采取比較積極的態度來看國產車規芯片的發展。

          同時,車廠和供應商的對國產芯片的期待越來越高,“因為他們已經看到,現階段國內車規MCU在車身的應用落地很多,因此他們愿意關注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的車規MCU是不是有廠商能做,當然因為難度會高很多,認同還需要一個時間過程,但我覺得愿意關注是一個基本面,這就使得旗芯微這樣的公司是有機會去發展,提供高質量、高性能的產品還是有機會”萬郁蔥強調道。

          為了靈活支持下游客戶的應用和需求,旗芯微也在細化、拓展產品陣容。萬郁蔥表示,“在車身FC4150的系列中,目前我們有提供512K、1M 、2M的Flash規格,正在豐富低功耗的系列。FC7300系列,目前我們有提供8M(三核)、4M(二核)、2M(單核)的細分產品,正在根據客戶需求,拓展新的封裝和IP。這樣1-2年后,我們的產品陣容會更加豐富,涵蓋的應用和價格區間也會更加的廣闊。另外,未來我們還會繼續堅持在高性能、高安全、高可靠這一個方向做技術的領先者,后續還會開發比現在FC7300系列性能更高的控制器,這也是我們的技術路線圖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旗芯微意識到生態鏈對產品以及單個公司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因此致力于與供應鏈上的很多伙伴進行合作,希望以點帶面,賦能國產汽車供應鏈的實質發展。

          萬郁蔥舉例來講:“當旗芯微提供車規MCU時,可能要用到以太網的PHY,CAN的PHY,LIN的PHY,以及PMIC電源管理芯片,那么我們會積極地和這些供應鏈上的伙伴進行合作,這樣的做法使我們單個公司從點上形成突破,并慢慢的形成一個面,一個生態。對車廠或供應商來講,他們也樂于看到,這家公司可能不光是解決了單個MCU,或者只解決了單個PMIC,而可以解決一系列的問題,這也是我們這些堅持這樣理念的創業公司,希望能夠給國產汽車發展帶來的一些貢獻。”


          05
          寫在最后


          2023年對于旗芯微是關鍵突破的一年,量產規模與公司業績或將迎來爆發。

          “我們預計,FC4150系列產品今年會快速放量,可能會產生幾千萬甚至沖擊一億的銷售額。樂觀情況下,FC7300系列明年可能也會進入小批量出貨,2024-2025產生營收貢獻。”萬郁蔥指出。

          <ruby id="r9trr"><mark id="r9trr"><thead id="r9trr"></thead></mark></ruby><p id="r9trr"><cite id="r9trr"></cite></p>

            <p id="r9trr"><cite id="r9trr"></cite></p>

              <p id="r9trr"></p><del id="r9trr"></del>

                <p id="r9trr"></p>
                  花蝴蝶在线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