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r9trr"><mark id="r9trr"><thead id="r9trr"></thead></mark></ruby><p id="r9trr"><cite id="r9trr"></cite></p>

    <p id="r9trr"><cite id="r9trr"></cite></p>

      <p id="r9trr"></p><del id="r9trr"></del>

        <p id="r9trr"></p>
          EN
          霧幟智能黃承:漂流在安全甲方乙方20年 | 耀途Focus

          編者按:人,是投資決策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在《耀途Focus》,我們展開創始人的人生,聽他們談創業中的谷與峰,分享他的觀察、體悟與洞見,透視這些年輕、富有生機和潛力的企業的起源與發展。

          近日,領跑國內AI+SOAR(安全編排、自動化與響應)賽道的霧幟智能宣布獲得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耀途資本獨家領投。因此我們找創始人、安全行業老兵黃承聊了聊。歡迎讀者和我們一起走進黃承的故事。


          1999年,青年黃承,從中國最西省份新疆,穿越大半個中國,到達了夢最開始的廣州。


          “你還待在新疆干嘛,趕緊出來搞網絡安全,否則你一輩子會后悔”。某個論壇上素未謀面的安全圈網友的留言,把黃承忽悠上了安全“賊船”。


          “我后來發現這是一句鬼話,這是我人生受到的最大‘騙’。”黃承笑說。把愛好變成專業,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在快樂之外,挫折、困難、孤獨更是這段20多年甲方、乙方漂流史的常態。


          但也正是這些磨煉塑造了他的自信和自我堅持。“我經常這樣告誡我的兒子,困難和挫折是人生必然的經歷,而你唯一的一條生路,不是其中一條,是唯一一條生路,就是自信心,你要有強大的內心,必須堅強和剛毅。”


          因此,2019年,中年黃承,跳出風平浪靜的大廠CSO生涯,試圖驅散安全行業迷霧,開啟新的逐夢之途。

          ?

          一個幸運的下屬,一個優秀的領導


          年輕時的黃承


          許多年前,黃承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下屬。


          黃承化工科班出身,90年代初大學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在中石油。那時集團內部基層風氣并不好,普遍看不起工作就是干部身份的大學生,只有他們的車間宋主任不同。他80年代初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身材高大,技術過硬,對待新人很呵護,經常根據每人的長處給予建議和指導。


          宋主任讓黃承負責計算機,還介紹他去太太工作的計算機中心學習。在那里,黃承學的第一個東西就是Cinux和Dbase。后來石油石化行業開始信息建設,黃承有了機會接觸到了ABB、霍利韋爾等工業巨頭的技術,和他們所使用的工業計算機、工業自動化DCS集散控制系統。先進的電子信息世界在黃承心中扎根,也為他后來斥萬元巨資買個人電腦,以及棄化工投安全埋下伏筆。


          許多年后,黃承成為了一個帶給人幸運的領導者。曾經華為賽門鐵克(下簡稱“華賽”)及唯品會的下屬、現在霧幟智能的創業合伙人,傅奎就非常認同這一點。


          黃承、傅奎相識已有十年。2010年,傅奎應聘華賽,黃承正是面試官。華賽是華為與賽門賽門鐵克的合資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為運營商、企業提供網絡安全及存儲解決方案。


          黃承是傅奎的直屬領導和導師。他當時領導著一個專家組,組員群英薈萃,除了傅奎,還有現任職某安全大廠的高管、跟著去了唯品會的安全大牛強哥、曾任職阿里現在在商業隱私安全創業的楊叔等人。


          其實兩人在華賽時當面交流的機會并不多。華賽總部在成都,又在多地設有研發中心,黃承、傅奎分別在廣州、杭州。傅奎記得,他當時入職去成都報了個道,又去廣州見了一次黃承,黃承請他吃了一頓飯。后續,只有在項目或者開會時在北京或者成都再見一次。


          但白頭如新,傾蓋如故,空間的距離,并沒有阻礙這對亦師亦友的合伙人對彼此的欣賞。


          傅奎稱,黃承信任下屬,善于放權。當時華賽的專家組承接了許多重要項目,其實黃承是頂著巨大壓力的。他很少指指點點下屬應該這樣做或那樣做,而是讓組員放手去做,才啃下了許多硬骨頭。黃承就多次派傅奎去海外執行應急響應項目支持。


          傅奎在沙特出差


          畢業于北理工計算機系后,傅奎輾轉過多家安全行業甲乙方公司,如北信源、江南天安、華賽、唯品會、千尋位置,主動將安全行業各角色(開發、交付、售前、售后等)都嘗試個遍。


          在黃承看來,傅奎聰明、敏銳、靈活,學習新事物很積極;執行力很強,經常超預期完成任務;同時他還很有個人魅力,因此他的言行能產生很好的帶頭作用。


          有一次,一個華賽美國客戶的墨西哥客戶項目的系統安全出了緊急的問題,黃承就點了傅奎和另外兩個同事一起去墨西哥。傅奎三人就在現場蹲點排查,做了大量數據收集、分析、匯報工作,向墨西哥客戶證明了不是華賽的問題。


          說服了墨西哥客戶后,傅奎他們還要爭取美國客戶的認可。而美國客戶CSO大有來頭,是美國陸戰隊的退役軍官。面對這樣的對手,傅奎他們在談判桌上時也依然有理有據地展示了相關材料,美國客戶不想承認,但是也無法否認,成為了后續談判的重要籌碼,最終使得可能要八百萬的賠款打了對折。


          另外,黃承非常體恤下屬。在華賽時,黃承部門有個技能成長計劃。當他手下有新員工入職時,每人都會安排一個師父,給新人一張技能初始化表,讓他們勾選自己的技能,再根據這些能力安排工作,制定技能成長計劃。年底還要對師父、徒弟進行成長計劃的雙向考核。


          2012年,華為收購華賽中賽門鐵克的全部股份,華賽并入華為事業群,組織架構就開始不斷地調整。黃承所在部門有些人就被拆到別的部門,有的主動或被動離職,留下的人也人心惶惶。黃承說,“我還沒跳船,你們先別跳,等我確定了,馬上通知你們。”


          傅奎還記得,當時他剛從沙特出差回國——他跟進阿美石油的項目,在沙特待了好幾個月,才下飛機就接到了黃承的電話。


          黃承問,“你知道唯品會嗎?”


          傅奎回,“我不知道。”


          黃承接著說,“我準備過去了。”


          傅奎說,“行,你去哪兒,咱就去哪兒。”


          不只是傅奎,當黃承決定離開華賽去下一站時,即使對下一個公司情況一無所知,不少人都愿意跟他一起去。如今霧幟智能的核心研發團隊也都和黃承共事過。


          而當下屬羽翼豐滿時,黃承不阻攔,甚至支持他們“畢業”,再去更廣闊的天地。2016年底,當唯品會安全框架布局基本完成,傅奎去了千尋位置擔任CSO。霧幟智能AI大將之一的Dr.W,在唯品會后就應邀去了小米。


          到了現在,許多前任下屬也常找黃承聊天,大多數以上的人跳槽換公司也會問問黃承的意見。


          黃承說,“我從來不會覺得年輕人提的問題可笑、不懂事,把他們當生瓜蛋子。因為我自己也年輕過,遇到一個優秀領導是個很幸運的事情,我希望把當年的幸運也能帶給大家。”

          ?

          唯品會安全,成為甲方標桿

          ?

          唯品會時期,黃承和團隊在一起


          在安全領域,黃承的前瞻性布局,幾乎次次都能命中紅心。


          在黃承加入之前,唯品會的安全團隊不受重視,是技術部門運維部下的的小團隊,總共不超過五個人,連最基本的基礎安全架構都沒法保證。


          黃承在入職前進行過長久的調研和分析思考,比如入職后爭取安全團隊資源,要將安全作為獨立的部門,以及將安全融入業務成為密不可分的部分。當時的他就認識到,網絡信息安全不只包括主機、網絡設備、日志、病毒等,更多還與業務相關聯。業務風控是互聯網企業網絡信息安全的主線。


          內部革新總是陣痛的,推動新的安全策略勢必影響其他部門的業務。為了獲取更多部門的支持,黃承牽頭,連同法務、內審、資產保護三個部門,發起了一個信息安全辦公室并獲批準,黃承是辦公室主任。


          也就是說,黃承有兩重身份,一個是技術部門下屬的安全總監,匯報給CTO,另外一層是安全辦公室主任,直接向CEO匯報,雙線開展安全工作。


          信息安全辦公室雖然是一個虛擬組織,但是在黃承的設計下,安全被提高到了一個更高維的戰略方針, 能夠更有效地團結公司各方面力量,推動安全策略落地。


          黃承在人員招聘、管理上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我這個人不迷信權威,比起大公司的光環和金字招牌,更相信一個人自身的能力。我經常告誡我的團隊,要戒驕戒躁。”


          黃承面試過一個蘇寧金融出來的安全人,來應聘唯品金融的安全總監。黃承疑惑他只在蘇寧待了一年多。候選人說,“在蘇寧開展安全業務太難了,各個部門都不配合。”黃承一聽就覺得不解,候選人簡歷上提到曾在阿里安全風控任職,難道阿里的安全風控不需要跨部門協作嗎。仔細一問工作經歷,發現阿里早就搭建好安全架構體系,他當時做的是“從1到2甚至可能就是從2到3”的工作。


          網絡安全是個充滿挑戰和斗爭的工作,除了有外部虎視眈眈的各路威脅,內部也充滿跨部門推進的阻力。黃承用了個今年很火的人類學名詞“內卷”。唯品會搭建安全體系的時期,就是“從0到1”、內卷化的階段,需要不是履歷光鮮的人,而是具備“從0到1”經驗的團隊成員。


          在過去職業生涯中,傅奎多次受命搭建分公司,他成為黃承戰略最好的執行者之一。唯品會設在兩地,總部在廣州,技術中心還有一大半人員在上海。“老黃去了后,把我放在上海,希望我把上海團隊帶起來。”


          花了兩年多時間,信息安全部擴展到80多人,通過主動和所有部門溝通,提出了很多安全需求,最終打造了一個銅墻鐵壁的電商安全系統。安全基因深深植入企業業務的方方面面。


          當年,如果要從唯品會中選出一個對公司業務最全面了解的部門,那一定是信息安全部。從一個游客瀏覽網站,到注冊、加購、下單、付款、快遞,再到退換貨售后服務,全流程每個系統的數據流動軌跡都在信息安全部掌握之中。


          幾乎所有部門涉及到公司層面的策略調整,都要經過信息安全部的評審,擁有極高的話語權,大到項目上線,商務運營流程的調整,廣告、渠道、供應商的資質認定,小到快遞員手持設備的更換。沒有安全部的參與,項目可能就做不了。


          唯品會安全系統也成了業界安全標桿。黃承提到,唯品會第一次辦電商安全大會時,本來預計參會人數三百人,然而放出報名鏈接不久后,就有近千人報名。最后他們剔除了第三方機構、獵頭等,只對安全行業甲方、乙方核心人員開放名額。


          傅奎在唯品會


          傅奎分享了一個電商行業的“小道消息”。行業內黑產猖獗,通過內部泄露、技術爬蟲、或者物流快遞泄露等手段,就能獲取各電商平臺的訂單數據。一組數據包括下單時間、設備型號、商品、收貨地址四個信息。特別是到了冬天,上午剛下單,可能下午交易信息就被賣了。


          在明碼標價的黑產交易網站上,某寶訂單一組八塊,而某會最早只有三塊。傅奎大驚說,“這簡直是奇恥大辱,我們這么容易拿到手嗎,為什么賣這么便宜!”


          經過他們的努力建設,某會的價格成功提高到了12塊。老板聽說后贊賞有加,傅奎后來也高興地請團隊成員吃了一頓海鮮大餐。

          ?

          當一個謹慎的人決定創業

          ?


          黃承的性格底色中有一抹是謹慎。黃承的父母從小就說,“你是個膽小的孩子。”每當他和弟弟一起干了壞事,家長的棍子剛剛舉起來,黃承就馬不迭地招了,而他弟弟是寧死不屈的。


          再加上后來的人生經歷,磨煉出了黃承如今“謀定而動、決則必行”的一面。他在做一件事情前,會在前期進行大量、全面的調研和準備,而一旦做出決策,就會堅定地執行。在48歲創業這件事上,黃承就思考了兩年。


          黃承有一位朋友在多年前去過非洲,隨身攜帶了各種療效的藥品,有些治痢疾、有些治腸胃、有些針對頭疼,但他剛到村莊就被偷光了,是被村里小孩摸去的。他們拿到手就分了這些藥,也不管癥狀和療效,抓了就直接吃。因為當地醫療資源匱乏,一個人身上可能就帶著各種不同的病,不管是否對癥,吃一把下去也可能瞎貓撞上死耗子,解決一個病。


          聽了這個故事后,黃承很自然地就聯想到了安全行業。早期的安全行業缺醫少藥,沒有多少安全公司,沒有多少安全產品,客戶們遇到了安全問題,只要是“醫生”開的藥就吃,顧不上是否對癥、療效好不好。


          當年他在惠普給客戶推薦項目時,私底下其實充滿著質疑,開的藥不對,客戶吃得也很難受,但是客戶們不敢挑戰這個全球科技巨頭。“我當時有種羞愧的感覺,好像把梳子賣給禿子。”


          在華賽的情況要好很多。黃承經常與客戶高層溝通,發現甲乙方視角存在巨大差異,越高層級的甲方對于項目的關注點、成功的定義,與乙方的差距則更不同。比如說,華賽當時的第一大客戶運營商,主要關注內部業務系統穩定性和可用性問題,和華賽最初調研的結果一致,但是相比減少損失,運營商高層更注重如何保持企業競爭力。


          黃承表示,傳統乙方大多是和甲方的基層工程師接觸,尤其做標準化產品的,但工程師視角和高層視角完全不同。工程師關心技術可用、適用、復雜性和成本,而高瞻遠矚的企業高層不會因為技術投入大、研發難度高放棄,更關注技術的未來價值,能給企業帶來多大的競爭力。


          雖然幫助客戶解決了許多真實的需求,但是遺憾的是,華賽還是乙方,沒能完成黃承對安全行業現狀全部疑惑的自我求解。


          因此,帶著自我提問,黃承到了唯品會,在這里完成了從0到1的自我驗證——安全價值不僅僅局限于解決某些具體的安全風險問題,而應該跟全業務鏈結合起來,真正為業務創造價值。


          當下,隨著安全意識的普及和行業發展,客戶們基本都學會了初步自我診斷,甚至有更不同往昔的安全能力,但黃承認為,由于甲、乙方視角差異、需求不匹配,在安全產品領域,多數乙方由于各種因素閉門造車,不少甲方則自己埋頭做;行業整體依然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對比他熟知的石油石化行業,以及其他鐵路運輸、制造業,互聯網行業的安全保障無疑更低。數據庫被刪、賬號盜號、信息失竊等暴雷事件發生的幾率很高。“如果石油石化行業也這樣暴雷,地球都被炸了不知幾次了。”


          在一般的乙方公司,黃承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有一個乙方談,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CSO,我就直接問,‘你做過甲方嗎?’就好像我一個男人說‘這樣做,女人就能減輕生育時的痛苦’,你會信嗎?”黃承將這句話發到一個幾十人的CSO培訓群里,大家都哈哈哈大笑表示贊同。


          在唯品會當然也不能。2018年離開唯品會前,黃承基本上是在舒適區,工作但他明白主業是電商,信息安全部也不可能為整個互聯網行業賦能,


          可能只有出來創業,“做一款甲方視角的安全樣板產品”,黃承才能真正填補他所看到的行業遺憾,給自己的求解一個交代。

          ?

          迷霧中的旗幟


          傅奎離開唯品會后,與黃承的交流仍然很密切。黃承率先提出創業想法,與同樣有此念頭的傅奎一拍即合。兩人討論了一番安全各個細分領域創業情況,幾乎都有大廠占坑了。于是他們重新審視自身需求,發現在安全事件響應業務上,目前全行業都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傳統安全響應“全靠人肉堆起來”,十足的效率洼地。


          傅奎還記得他在唯品會時,周五不敢下班,晚上十二點不敢睡。“黑客知道這是下班點,就開始搞事。之前好多次睡著了被電話叫醒,起來做響應。所以十二點前我必須跟大家通個電話。”他甚至還寫了句打油詩——“每逢周五必有事,午夜兇鈴不曾止”。



          不談安全人才缺口、異地溝通效率等問題,實際上每一次安全響應操作都是一筆信息資產,但一直都沒有有效途徑沉淀下來成為知識庫,記錄成為企業的“安全響應劇本”;歷史上甲方也生產了大量“單點”安全產品,但種類多且散,缺乏“大腦”協同各產品……而能夠提高響應速度、提升響應質量、最大化利用企業安全產品矩陣的SOAR越來越成為關注焦點。


          SOAR(Security Orchestration, Automation and Response),安全編排和自動化響應,是Gartner于2017年提出的新概念。Gartner預計到2022年,30%的大中型企業(5人以上安全團隊)會使用SOAR平臺工具。


          “擔心用戶認知問題,我們一開始沒有把自己就捆在‘SOAR’戰車上,或者說我們都沒覺得自己做的是SOAR,更多是‘OA’,強調編排和自動化能力,輻射范圍大于安全響應。”黃承表示。“直到后來我們做出產品了,有人說,你們這就是‘SOAR’。”


          一張難得的合影


          在霧幟智能的BP上,他們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總結為四個詞:人才、視角、創新、速度。


          在人才方面,黃承過去的良好個人口碑得到了爆炸性回饋。


          核心研發人才迅速補齊,有一些是前任下屬,有些是通過朋友介紹。黃承對此也非常開心,而他往往還會坦誠再問一句,“盡管到目前為止,我對未來的判斷沒有出錯,但是不代表我創業不會出錯,你們還愿意跟著我嗎?”大家紛紛答“yes”。


          “大家的回答更加增強了我的自信心。你問我是怎么安利大家的,不是物質誘惑,而是對我個人的認可。”黃承表示。


          國內頂級安全會議XCon的創辦者呆神(王英鍵),不僅是安全圈的“百曉生”(傅奎語),也是黃承20多年的老友。他在早期參與了霧幟智能多次戰略討論,給過一些重要意見。


          更重要的是,他幫霧幟智能推介了不少行業資源。霧幟如今一個重要的銀行客戶,也是在呆神搭橋牽線下通過線下活動熟識對方CSO。


          甚至,霧幟的首場產品發布會就是“偷”了XCon的光。2019年8月,XCon會議剛結束,呆神出來一把按住大家,說“桌子板凳先不要動,我們再開個發布會。”接著黃承上場,公布了安全運維決策平臺HoneyGuide。


          發布會上,黃承致辭


          產品名HoneyGuide(響蜜鴷)這個名字是黃承取的,他非常喜歡愛看自然類的紀錄片,某一個紀錄片里就介紹了這一種活在非洲部落里的鳥。它通過敏銳的視覺和嗅覺發現野生的蜂巢,再飛到村落呼叫原住民跟隨它一同前往,當原住民得到蜂蜜的時候,會專門為響蜜鴷留下一塊蜂蠟作為報酬。


          黃承解釋說,這個名字有多重含義。“其一,我們會和客戶很有默契,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其二,我們能精準幫客戶看到問題、找到答案;其三,我們要的不多。”


          甲乙方的視角差異,對于這個多元化的團隊也不是難題。于乙方而言,服務不同的行業客戶時必然會遇到不同行業壁壘,所以切入行業時,必須要先提取共性問題,再對問題分類。


          黃承介紹了兩個概念,“環節型問題”和“類型問題”。工程師們提出的大多就是環節性問題,甲方CSO提出的則更多是類型問題。每個類型下會有許多環節型問題,環節型問題會隨著類型問題的解決而消失和改變。


          “我們就專注于解決類型問題。環節型問題不是不能去做,而是會限制乙方的發展,并且帶來很多困惑。”黃承特別提醒公司的銷售人員他們可能會聽到、帶回來許多工程師需求,但都不是HoneyGuide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以霧幟的傳統國企客戶為例,安全事件發生后,這些企業的基本處理方式是緊急叫第三方廠商來處理。工程師視角所看到的問題可能是,如何更快與廠家建立聯絡,開辟專家快速通道。但在CSO等高層的視角,他會注意到其中多個類型問題,比如日益復雜的安全支撐系統問題,加上企業固定、繁復安全流程,導致資源調配難,安全處理效率低;專業人才競相涌入互聯網、前沿科技,專業人才招聘難,知識留存、梯隊培養更難等。


          而HoneyGuide可以有效應對這些類型問題。基于自然語言處理與AI智能推薦技術,HoneyGuide通過AI機器人和安全作戰室,能夠解決了人人和人機協同問題;提供安全劇本(套路)串聯起應急響應的單點動作,能夠有效減少人工依賴,實現安全流程自動化。


          與一般風控企業主要服務互聯網行業不同,霧幟智能主要服務于金融、能源、電力、工業、制造業等傳統行業客戶,這也是黃承一開始就錨定的。互聯網企業是優秀的產品demo試驗平臺,對于產品的靈活性、可用性要求非常高,而同時,他們對產品的價格、個性化需求非常敏感,因此產品很難成為標品。


          傳統行業客戶則是非常優質的標品客戶,對于自動化接受度高,且業務更加連續、穩定,更關鍵的是近年來對高級技術人員的吸引力遠低于新興行業,人員流失嚴重,知識傳承十分原始。“我太了解傳統行業的問題”,黃承說。


          自去年召開發布會后,黃承注意到行業內也有巨頭在SOAR方面有明顯的動作。但他并不是很擔心,因為當前霧幟已經占據了一定的先發優勢。


          從去年十二月至今,傅奎見了三四十家客戶,1.0產品被客戶們不斷挑戰,然后迭代到了根據真實需求實現的2.0版本。HoneyGuide目前已經對接了100+產品API,并且能夠實現秒級響應。有客戶感慨他們的速度太快,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拿出一個這么成熟的產品。


          傅奎同時還強調說,“速度是霧幟短期優勢,而老黃的戰略眼光、復合的人才背景,以及算法團隊的AI能力、軟件工程化能力,是我們面向未來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今年4月霧幟智能在無錫團建


          當黃承從唯品會辭職時,公司挽留過他,“經過那么艱難的戰斗,實現了從0到1,你現在完全是可以享受自己成果的時候了。”


          “但關鍵我不是這種人,我害怕這種安逸,讓我的價值不斷喪失。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黃承回道。


          可能對于黃承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結局,而是經歷。這次創業也是他再次進入自我認可的旅程。“這一年多的創業經歷,比我之前在任何一個公司都要快樂得多。”


          2020年進入倒計時,但黃承與霧幟智能的故事未完待續。


          附部分對話:


          耀途:“霧幟智能”取自迷霧中的旗幟,是誰取的,有什么含義?


          黃承:名字是我取的,其中有兩重含義:安全行業是迷霧,到底怎么做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是迷霧,特別這幾年誰都要說AI。我們想把弱人工智能做落地。


          過去幾十年,我一直在質疑一些東西,驗證一些東西,也落地了很多東西。我喜歡安全和人工智能的跨界結合和挑戰,決定再做一次實際業務場景落地。


          耀途:家人支持創業嗎,創業以來是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


          黃承:我的太太出乎意料地支持我創業,我原本以為有個說服的過程,但她很快就同意了。可能也與她的職業生涯所見和經歷有關系,她在強生、禮來等全球性企業都工作過。


          她很明白我的想法和心氣,有時候會說,你老覺得別人做的不好,你自己怎么不做一個。所以后來當我正式告訴她要創業后,她說有點后悔,擔心我是因為她的話激得我要去創業。我告訴她,不是,心中早已種草,創業不是沖動和不成熟的考慮。


          去年一年我基本都住在上海,基本沒有時間顧家,包括疫情期間,全都依賴我太太。


          這也是我把公司設立在上海的原因,許多員工家庭都在上海,尤其在比較艱難的早期創業時,希望能夠給員工更好的支持。我一直以來都很看重同事的家庭、生活和個人成長,團隊凝聚力才會更強。

          ?

          耀途:創業以來,你和過去有什么不同?


          黃承:和過去相比,現在格局是第一位,要有取舍。人有人性,但是不同人有不同的取舍。作為CEO,解決的就是利益沖突和發展方向的問題。


          有些是長短期利益沖突,有些是不同部門的沖突,有些是人員之間利益沖突,但所有利益沖突都不能高于公司發展和戰略目標這個利益。在這個基準下,很多其他利益沖突都是可以解決的,每個人有不同處理方案,和人生經歷、性格有關。強勢不是領導者必備的特點。

          ?

          耀途:那你是什么管理風格?


          黃承:我的管理風格,大家一定會看到我強勢的一面,但大多數時候,我已經把很多可能性和問題消滅在環境中。別人看不到你的步驟,感覺你好像下了很多閑棋,但我已經受益良多。


          我不想充當救火隊員,只知道救火,我要知道起火的原因和火源,下一次做到少救兩個火點。


          大家有這樣的思維方式,你會發現執行效果和執行順利程度,要比沒有計劃好得多。

          雖然我們經常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是至少可以做到臨危不亂。


          創始人在企業的言行很重要,我個人覺得拿不準的,就不能憑著自己的喜好去說去做,而是多觀察和思考。


          耀途:投資是一次雙向選擇,你當初為什么接受耀途資本的投資?


          黃承:之前也有VC找過我們,但是我對他們印象一般,一是因為他們主要投資C端,并不是很了解我們做的事情;二是企圖帶著他們的觀點和理解左右投資企業的發展方向。


          我不是個沒見過世面的人吧(笑),不要告訴你的資源能給我帶來什么生態,我不迷信權威和光環,我更相信自己的光芒才是光芒。


          然后楊光總就來了,第一次見到他,他那種認真傾聽狀態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讓我覺得很舒服,交流也很深入、愉快!后來也見到了白總。


          耀途團隊有魄力、有眼光,最后接受投資,和創始人、投資團隊愉快的溝通過程、認知的態度、專業的認知有很大關系。


          而且投資也是一次相互學習的機會。過去我就多次從跨界思維中受益,我們視角也有一定局限性,耀途也能提供對行業前瞻性的想法,期望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人生路上的partner。

          <ruby id="r9trr"><mark id="r9trr"><thead id="r9trr"></thead></mark></ruby><p id="r9trr"><cite id="r9trr"></cite></p>

            <p id="r9trr"><cite id="r9trr"></cite></p>

              <p id="r9trr"></p><del id="r9trr"></del>

                <p id="r9trr"></p>
                  花蝴蝶在线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动漫